北大师生赴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开展燕园起航党史教育活动
“地道战,嘿!
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这是经典影片《地道战》的插曲,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团结,创造性地运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景况。
4月30日,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燕园起航计划联合学生服务总队开展“爱国教育传承初心”主题参访活动,起航导师刘金秋、李东辉、吴謇带领部分学员前往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中午,活动成员乘坐大巴自电教前出发。途中,李东辉老师介绍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的历史和抗日战争时期地道战的重要意义,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翔实的党史课,也给同行的师生带来很多启发性知识和思考。
(活动成员参观馆内展陈)
到达焦庄户村后,师生一行首先参观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纪念馆分为展馆参观区、地道参观区、抗战民居参观区。馆内收藏的革命文物有挖地道使用的各种工具、民兵使用过的各种武器、群众使用过的各种农具等。师生一行人认真观看了浮雕、文物,听取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参观结束后,大家对于抗日战争时期以村支书马福为代表的地道战英雄们感到由衷的敬佩。
(活动成员参观馆内展陈)
为了对地道战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师生前往了当时的地道战遗址,在狭小简陋的地道中体验了当年地道战英雄们的艰苦。
师生们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了解到,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开始,经过不断发展,从单一的躲藏发展为依托地下工事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战法,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根据地军民在地下、地面和空中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立体式作战系统,被称作“地下长城”的地道网,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战斗的重要依托。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也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地道战精神”。这是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是机智灵活、勇于挑战、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是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是大公无私、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
(活动成员参观馆内展陈)
返程途中,同学们一一分享了学习感受。同学们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对地道战和地道战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艰苦奋斗感到由衷的敬佩;作为新时代的北大青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条件,肩负起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
五一劳动节期间,学生资助中心和学生服务总队组织了燕园起航计划党史学习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赴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在校内组织党史学习竞赛系列活动,在丰富假期生活的同时,引导同学学习党史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