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访革命旧地探寻初心,迎建党百年传承使命

2022-10-15 18:22:00


北京大学师生赴宛平城遗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卢沟桥事变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风和日朗,五月之始,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燕园起航计划联合学生服务总队赴宛平城遗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卢沟桥事变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郭季豪老师领队,田定方、宋宛儒、王祯老师随队,学生服务总队骨干组织,来自12个院系的19位同学参与活动。

中午十二点二十许,活动成员乘坐大巴自电教出发,途中开展了党史知识问答学习活动。学生服务总队的骨干们向大家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历史沿革与展馆设计以“七·七事变”为故事背景,带领大家回顾了宛平城遗址和卢沟桥事变遗址之上先辈们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

通过生动有趣的知识互动,成员们再次了解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止年份、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背景、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再次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历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活动成员在讲解中铭记历史、感悟初心,为今天的活动奠定了探寻初心、传承使命的思想基调。

师生一行首先来到宛平城遗址,这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自明清沿革至今。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至今宛平城墙上还保留着当年日军炮击宛平城的弹痕,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动成员走过宛平城址,目睹城内街道间游人如织、安居乐业,遥想当年城墙外豺狼侵略、炮火连天,感悟百年来沧桑岁月、感恩抗日救亡仁人志士建立的丰功伟业。

活动成员走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方的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同学们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丰富展陈中领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与伟大斗争。

序厅前的两组台阶分别为八级、十四级,寓意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序厅内“血肉长城”浮雕再现了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伟大抗战精神。展厅以“伟大胜利”为主题,共分为“民族危机,救亡兴起”,“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抗战灯塔、中流砥柱”,“日军暴行、惨绝人寰”,“浴血疆场、民族壮歌”,“得道多助、国际支援”,“历史胜利、巨大贡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八个部分,活动成员在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和精彩的浮雕、油画、国画等艺术品的感染当中,感悟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抗战当中中国人民展现的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而振奋和感动。

(活动成员参观馆内展陈)

(活动成员学习展览内容)

展览参观结束后,活动成员来到了卢沟桥事变遗址进行最后的参观学习。卢沟桥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得名,是北京市现存古老的石造联拱桥,著名的卢沟晓月与雕刻石狮就存于此。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活动成员参观卢沟桥事变遗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次活动是一堂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党课,引导师生在历史遗迹、展陈艺术当中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燕园起航计划与学生服务总队将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习百年党史当中开启新征程,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