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至7月5日,北京大学2023年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典礼顺利举行。为了减轻毕业生参加典礼随身行李的羁绊,用贴心服务勾画毕业生们美好的校园记忆,学生资助中心组织21、22级本科生参加毕业典礼行李寄存工作,让毕业生们安心、开心地参加毕业典礼。志愿者们站在邱德拔这片梦想起航的地方,选择用行动为毕业生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用感动延续毕业季的生命力。
7月4日清晨,乌云密布,预告着不久后的大雨倾盆。早上6:30,第一批志愿者抵达行李寄存点,负责老师提醒大家恶劣天气可能影响现场秩序,务必提醒寄存行李的毕业生正确填写个人信息。政府管理学院22级本科生黄绍铖是第一批志愿者的组长,恶劣的天气让他心中颇为忐忑,“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毕业生志愿服务活动,组员们也都是新手,感觉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纰漏。”
怀着紧张心情,志愿者们迎来了第一位毕业生。行李交接间,黄绍铖细心提醒毕业同学填写好姓名、学院、联系方式,保存行李签副券,以防行李丢失。雨势慢慢变大,但行李寄存处的工作却愈发有序,交接行李,填写信息,归类大小包……直至上午8:30,全体学生进入内场后,行李寄存才稍告一段落,志愿者组长黄绍铖略微松了口气,“现场工作虽谈不上井井有条,但好歹没出什么差错。听着学长学姐一声声道谢,心里特别高兴,衷心祝福他们毕业快乐。”
上午11:00,伴随毕业典礼进入尾声,工作开始迎来第二波高峰,志愿者们对照行李签信息一一归还毕业生寄存物件。作为第三班志愿者的组长,考古文博学院22级本科生曾欣瑶提前十分钟抵达现场,跟随黄绍铖熟悉工作流程:检查行李便签,递过大小包物件,确认行李领取,及时联系遗留行李的同学,工作一项项落地,曾欣瑶逐渐如鱼得水,而这也为次日上岗提供丰富实践经验。
7月5日早上6:20,组长曾欣瑶带着物资准时抵达行李寄存处,她迅速套上蓝马甲,拿出行李签,摆放签字笔,摊开尼龙绳,准备迎接第一波抵达邱德拔场馆的毕业生。不同于前一天的阴雨连绵,研究生毕业典礼迎来晴空万里,大多毕业生都随身携带行李。曾欣瑶和其他志愿者从同学们手中持续接过大小包,逐一检查便签信息,行李数量急剧增长,棚内空间很快捉襟见肘。在组长带领下,志愿者们当即分成两组,一部分挪行李、搬物资,最大程度利用寄存空间,另一部分继续帮助同学打包、存放行李,双管齐下,快速解决了突发的混乱。曾欣瑶提到,“如果不是亲自参与行李寄存工作,我万万想不到毕业典礼竟有这么多行李需要照看。希望行李寄存处的工作,能让学长学姐们的毕业典礼更加完满。”
公共卫生学院22级本科生张佳琪是最后两班岗的志愿者组长,从曾欣瑶手中接过蓝马甲时,志愿者们刚刚结束行李寄存高峰,大量行李被迫堆放在地面上,现场颇为混乱。张佳琪当即组织在岗志愿者按照行李大小进行分类摆放,方便典礼结束后毕业生领取行李,“刚开始那会还是有点小混乱,不过很快我们就调整好节奏,一起整理归类,大家都很给力,这才使得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即使顶着四十度高温,志愿者们依旧坚守到了毕业典礼结束。中午12:40,毕业生带走了最后一件行李,志愿者们才松懈下来,稍作休整。天气炎热,同学们却不曾退缩,正如张佳琪强调那般,“一声声感谢使得高温天气不再成为身体的负担,而我们在为毕业的学长学姐做好后勤保障同时,其实也共享了他们喜悦的心情!”
每年毕业季,资助中心都会组织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毕业典礼中去,使其切身体会毕业的庄严与感动,这也是资助中心长期坚持的事情,即让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来明确自我价值,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助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更好贯彻“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发展育人”目标。